■ 一周評論
  今年,一直灰色調的樓市終於見到了一抹亮色。
  5月12日,中國人民銀行召開住房金融工作專題座談會,提到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決策部署,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取得的積極成效,並對進一步改善住房金融工作提出五項要求。這五項要求,包括優先滿足居民家庭首次購買自住普通商品房的貸款需求,合理確定首套房貸利率水平,提高服務效率等。
  雖然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這隻是央行的一個表態,要想商業銀行真正支持居民房貸,還需要更具體的鼓勵政策。畢竟商業銀行也是要逐利的,個貸業務的獲利預期對於商業銀行來說是個問題。不過對於房地產市場來說,這已經是近期下行壓力下難得的一個政策利好,不啻為“久旱逢甘霖”,雖然這甘霖還只是毛毛雨。
  當央行釋放了這般鼓勵房貸的信號後,已經吊起了買房人的胃口,接下來就需要更實質的政策落地了,不能只是讓買房人望梅止渴、畫餅充饑。
  怎樣讓商業銀行對居民個貸支持到位?在銀行對個貸獲利預期不高、市場化的動力不足的情況下,怎麼辦?能否像調控樓市一樣,也對商業銀行施以看得見的手?
  根據坊間流傳,央行副行長劉士餘在這次座談會上要求商業銀行“要有社會責任”。
  履行社會責任當然不是靠領導喊喊口號,更不能指望銀行的自覺性,那麼就需要一個約束機制或者政策保障,甚至上升到法律層面。
  應該看到,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,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應,有望成為一個長期政策,而這些住房本身都是針對被保障群體和剛性需求者的;與此同時,差別化住房信貸已經多次出現在中央、央行的政策中,也可以視作、並且也應該成為長期性的政策。什麼是差別化?差別化首先應該就是對保障房、首套房的鼓勵,這種鼓勵應反映為貸款利率的優惠,例如7折、7.5折,並且應該長期固定下來,不能變來變去。否則,既失之公平,又不利於穩定市場預期。其次,這種鼓勵還應該反映在審批放貸的效率上。
  來自市場一線的消息也反映出,貸款利率的上浮、審批放貸時限的拖長,已經成為買房人特別是剛需族心中難言的隱痛。
  現在,借助央行釋放的信號,同時順應市場的期待,並且考慮到對經濟的支持作用,信貸政策對剛需支持應該趁熱打鐵,落實下來、固定下來。
  □新京報記者 張旭  (原標題:信貸政策對剛需支持應該常態化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y79syfxz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